2019年绍兴市普通国省道公路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均值为93.01、优良路率97.78%,继续位居全省第二,路况排名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前三。 自2017年起,绍兴市按照“一年有提升、两年有实效、三年争前列”的目标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专项行动。通过三年努力,全市普通国省道路况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根据2017-2019年全省普通国省道路况检测分析报告,绍兴普通国省道公路路况在全省地市排名分别为第3名、第2名、第2名,实现了“三年争前列”的既定目标。 一是精准谋划,开展路况提升专项行动。为补齐路况短板,在对近几年路况检测数据和养护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查找管理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路况提升专项行动。按照“消除中次差,瘦身良等路”的原则,制定并印发了《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一年有提升、两年有实效、三年争前列”的路况提升三年规划,制定不良路段路况提升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了各区、县(市)年度路况提升目标。在编制年度养护工程计划时,除了主动向省级部门汇报沟通,还多次与地方交通部门、收费公路经营单位协调联系,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尽可能多的增加养护工程实施里程,2017至2019年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共计利用地方配套资金1.83亿元,计划外实施里程达到40.6公里,为普通国省道路况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精细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为严格控制养护大中修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先后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公路养护工程现场管理的通知》《绍兴市普通国省道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文件,对工程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日常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自2017年起,绍兴市探索在养护大中修工程管理中引入第三方质量检测监管服务单位,对大中修工程进行施工原材料、施工工艺、施工质量全过程检测监管,实行工程质量“首件验收制”,累计下发检测简报54份、周报37份,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严格工程质量管理,确保“维修一段,提升一段,稳定一段”。 三是严格督考,确保工作实效。将普通国省道路况指标及不良路段整改工作列入市交通运输局对各区、县(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通过清单式管理、定期检查通报、挂牌督办等工作机制,确保路况提升工作落到实处。在养护大中修工程日常管理的基础上,组织专项督查,及时下发整改通报,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从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检测情况看,2017-2019年全市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质量控制指标如压实度、平整度、沥青用量等合格率都有较明显提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季度日常小修保养养护管理检查,采用无事先通知的“暗查”形式,本着“发现问题、暴露缺陷、源头治理”的原则,把每次检查当成一次路况稳定提升的机会,真正让检查起到了“促整改、提作风、起实效”的作用。 四是规范养护,提升养护专业化水平。为提升一线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组织了绍兴市“普通干线公路小修保养标准化”业务培训会,对各区、县(市)日常小修保养管理人员、一线养护工人进行了系统的知识讲解和技能培训。组织了全市公路系统养护技能比武,通过比武,各单位相关交流学习,查找差距和不足。督促各单位加强养护机械的采购力度,将通过养护机械的更新换代逐步实现养护机械化。试点建立了日常小修保养专业化作业队伍,抽调业务素质好的人员,配备专业养护机械,编制详细作业计划,小修保养施工质量和过去相比有较大进步,养护效果已日益显现。我市的绍兴市郊和新昌的国省道路面修补率均大于90%,名列全省81个县(市、区)第二、第三,受到全省通报表扬。
|